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,國內還廣泛使用的普通絡筒機,由于速度慢需要大量人工接頭,使得產品質量不穩定,而且消耗大量人力,生產效率低下,無論是成紗質量還是生產效率都無法滿足現代紡織的需要。隨著全球紡織工業規模化生產的要求,自動絡筒機替代傳統絡筒機成為現代紡織規;a的必然趨勢,也是棉紡企業提高質量、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和競爭力的基本保證。特別是自動絡筒機使用的多少直接反映一個國家紡織技術的水平。
但是,長期以來,國內外自動絡筒機市場一直由德國、意大利和日本等國紡機企業把持,為了改變這一局面,我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由青島宏大紡織機械公司引進意大利成套技術,開發研制出數字化新型自動絡筒機,這也是“十一五”期間,國家重點支持的紡織機械十項新型成套關鍵設備之一。
然而經過20多年的發展,自動絡筒機的三大關鍵部件槽筒、電子清紗器和粘結器還是以進口為主,特別是槽筒由于加工難度和特殊的技術要求,成為自動絡筒機完全國產化的障礙,F在有實力的企業,如江蘇的凱宮、蘇州吳中三紡機、浙江泰坦紡機、上海梅花刺軸也開始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研制生產自動絡筒機。而國外企業為了保持市場份額,對我國的紡機企業采取各種限制措施,使有些紡機企業不能批量生產。對于棉紡織企業來說,每只槽筒要花1500元~2000元的高價來替換,這也成為紡織企業的一筆巨大開支。
自動絡筒機槽筒的研發成功,是科研院所走產學研用結合的道路,實施科技創新,采用新技術、新材料、新工藝,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成果,項目成功實現了完全國產化自動絡筒機的突破,可以為我國降低自動絡筒機制造成本,每年減少1000萬美元的槽筒進口,產生了積極的社會效益。
作者:佚名 來源:中華紡織網